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65

165.最后,我与这

165.最后,我与这个星球的灵人谈论我们地球居民对于复活的信仰。我说,他们无法想象人死后立即进入来世,并且脸、身体、手臂、脚,以及一切感觉,无论外在的,还是内在的,看上去和世人的一样。他们更不能相信,那时他们会穿着衣服,有房子和住处。这完全是由于以下事实:地球上绝大多数人基于身体感官印象思考,因而不相信无法看见和摸到的任何事物的存在。他们当中很少有人从外在感官印象退出,然后转向内在印象,从而被提升到能觉察这类内在印象所在的天堂之光。正因如此,他们对于他们的灵魂或灵是一个人没有任何概念,反而认为它就像风,空气或含有某种生命之物的无形气息。这就是为何他们以为他们只有等到世界的末了才能复活的原因;他们将这世界的末了称为最后的审判,并认为,他们的肉体尽管已化为尘土,分散到四风中,但仍能被带回来,与它的灵魂和灵重新联合。

我补充说,他们之所以被允许如此相信,是因为如我所说过的,那些基于外在感官印象思考的人,若不通过重新进入他们在世时所携带的肉体,就无法对他们那以人的形式作为一个人活着的灵魂或灵形成任何概念。因此,除非有人说,这身体会复活,否则,他们会因无法理解而发自内心拒绝复活和永生的教义。不过,关于复活的这种思维有这样一个好处:他们信死后的生命。其结果就是,当他们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不再像以前那样基于世俗和肉体事物,因而基于感官印象进行思考时,就会相信他们死后立即复活。

这时,他们还谈论天堂,以及他们希望死后怎样在那里生活,并把他们有关最后审判的教义抛到一边。我告诉这些灵人,我如何好几次惊讶地发现:当那些有信仰的人谈论死后的生命,以及他们即将死去或已经死去的朋友,同时不去思想最后的审判时,都认为他们的朋友死后立即活着,或像人一样活着。可就在他们开始谈论最后审判的那一刻,这种观念就变成他们肉体的物质观念,他们认为这肉体必与他们的灵魂重新联合。

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每个人就其内层而言,就是一个灵;身体及其所有部位的生命皆来自灵,而非身体本身。他们不知道,灵才是真正的这个人,并具有人的形式,只是不为肉眼所见,但能被灵眼看见。也正因如此,当人之灵的视觉通过移除肉体视觉而被打开时,天使就会作为人被看见。天使就这样向古人显现,如圣言所述。我曾与一些灵人有过几次交谈,这些灵人在世为人时我就认识他们。我问他们想不想再次披上他们的肉体,就像他们以前所想的那样。他们闻听此言,一想到与肉体结合,就远远地跑开了,并为自己在世时因盲目的信仰,未经任何理解就如此思想而感到震惊。

属天的奥秘 #4431

4431.“希未人、

4431.“希未人、哈抹的儿子”表从古人那里得来的。这从“儿子”的含义和“哈抹”的代表清楚可知:“儿子”,就是此处的示剑,是指内层真理,如刚才所述,因为“儿子”表示真理(参看489, 491, 533, 1147, 2623, 3373, 4257节);“哈抹”是指该真理的父亲,因而是指从古人那里所得来的真理。事实上,从内存在于代表和宗教仪式中的真理源出于古时的教会。正因如此,哈抹也叫“希未人”;希未人就是表示古当中的这类真理的民族,因为这类真理自古时就存在于希未人当中。这就是为何哈抹在此被称为“希未人”的原因。
实际上,迦南地的所有民族皆表古时教会的某种良善或真理,因为属天的上古教会就在那里(4116节)。但后来这些民族和这个教会存在于其中的所有其它民族一样,也转向偶像崇拜行为,因而这些民族也表示偶像崇拜的形式。不过,由于希未人自古时就表示内层真理,并且他们是较为善良正派的民族之一,他们当中的罪孽还没有到满盈的地步,也就是说,这个教会的真理还没有像在其它民族当中那样被彻底灭绝,所以按照主的旨意,基遍的希未人通过与约书亚并众首领立约而得以保存(约书亚记9:15)。这些基遍人就是希未人(约书亚记9:7; 11:19)。综上所述,明显可知“希未人、哈抹的儿子”表示从古人那里所得来的内层真理。

属天的奥秘 #7884

7884.“要守为一

7884.“要守为一个节日,作为永远的定例”表就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而言,照着天堂的秩序而对主的敬拜。这从“永远的定例”和“守为一个节日”的含义清楚可知:“永远的定例”是指天堂的秩序,如下文所述;“守为一个节日”是指对主的敬拜,如刚才所述(7882节)。由于以色列人就是那被吩咐守为一个节日的人,故所表示的是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永远的定例”之所以表示天堂的秩序,是因为吩咐给以色列人的一切条例都是从天堂的秩序流出的那种;因此,它们也代表天堂的事物。照天堂的秩序而敬拜是指照主的诫命所行的一切良善。如今对神的敬拜主要是指教会里的口头敬拜,包括早晨和晚上。然而,对神的敬拜本质上并不在于此,而是在于功用的生活,或说履行有用服务的生活;这后一种敬拜符合天堂的秩序。口头敬拜也是敬拜,但若没有属于生活的敬拜,口头敬拜没有任何用处;因为属于生活的敬拜是心的敬拜。口头上的敬拜若要成为真正的敬拜,就必须从这种敬拜发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